close

  不論在哪個時代,真正會動腦筋、立規範的人都屬鳳毛麟角。
  以保險來說,是在1666年因為一場倫敦大火,人們才意識到有一個保險機制的重要。然而,剛開始的保險,都是死亡保險。顧名思義,也就是必須身故才能領到保險金。但是起初這樣的保險制度發展到後來也產生了很多缺失,又經過了150年左右的時間,人類才又發展出人壽保險。試想,難道是百餘年來的人類都毫無知覺嗎?否則怎麼一個人壽保險的概念需要花費一個世紀以上的時間才想得通呢?

  網路經濟時代的效益,產生在「收放之間」。讓我來舉個水力發電的例子。眾所皆知,水的流動已經是幾千、幾百年的事實,但是必須一直等到18世紀的時候,人們才懂得利用水位落差和陰陽極等物理原理來進行發電,於是乎在水流的高速起落與收放之間,產生了可以提供龐大電能的水力發電。今天看起來如此簡單的原理,卻需要花上人類好幾百年的時間才被看見與運用。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到,許多偉大、對人類社會有貢獻的發明,其實是來自再也簡單不過的自然原理。

  有人說,工業經濟的價值(基本命脈)就是效率化。例如開車,我們會計算一公升的汽油可以提供跑多少里程數,而當里程數愈高,汽油所能發揮的效益也愈大。又,假如一件工作如果10個人就可以完成,那就不要動用到2030個人力來達成,這就是效率化。進入網路科技時代,網路經濟的基本命脈則是「關係」,而這個關係的背後所代表著的,其實是一個人的信用的展現。金融海嘯過後,全世界的銀行變得不知所措,以往所扮演的再也平常不過角色:放款,這時候也因為銀行與客戶間資訊不對稱導致銀行不再輕言借款給貸方。所以,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銀行的命脈,是資訊而非貨幣」,我想,是有幾分道理的。

  在1947年的時候,信用卡的前身:簽帳卡誕生了。當時消費者使用簽帳卡付款後,店家必須等待大約2個月的時間才能收到款項。這樣的簽帳卡制度,聽起來其實是很沒有效率的。但是當時大家都還是願意使用這張卡片,而且就算不使用它來付帳,還是很多人要去申請這張卡片帶在身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張卡代表了「身份」。等到6年後,有一位名叫Dee Hock的人,他看到了金錢的真正價值,並且說了這樣一句至理名言:「金錢,不是紙鈔,不是硬幣,也不是信用卡,而是受保證的數字」。

  因此,千元大鈔並不是金錢,千元大鈔的真正價值,是在於被賦予「一千」背後的承諾與保證。Dee Hock這個概念的提出,誕生了今天我們每個人皮夾裡的那幾張信用卡。這是高難度的概念突破,而今天信用卡也成為支付系統的高速公路。

  在我們生活中,常有明察秋毫,卻視柴薪而不見的例子。許多歷史上偉大的事業,都是來自簡單、不複雜的概念,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夠看到任何的可能,把握機會。在當今網路時代,處處充滿商機,只要你認為合理、有正當性,那就大無畏的去開創一番事業吧!

簡永松 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安公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