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界有句經典的話:「誰能掌握趨勢,就能擁抱財富。」那如何判斷目前的趨勢?
《NET & TEN》一書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提到,1950年時,通用汽車是工業進步的完美典範,趨勢專家瞻望40年後的企業,通用汽車就是代表。然而未來所呈現的事實,通用卻是反例。現今Apple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那40年後成功的公司都像Apple,從歷史軌跡來看,發生的機率不大。
最近今週刊有一專題,討論諾基亞(NOKIA)的成敗,其標題為《諾基亞百年企業的最後豪賭?》回顧歷史,諾基亞在短短五年的期間,股價從2008年40美元跌到只剩1.8美元,其業績衰退慘不忍睹,甚至營運總部也即將出售。同樣是作手機,Apple宣布iPhone 5在開放預購的第一天就售出超過200萬支,約為去年iPhone 4S首日開賣的2倍,蘋果股價從2007年100美元漲到現在每股700美元,同樣是賣手機,兩家公司的命運呈現相反的走向,從結果來看趨勢是站在Apple這邊。
談趨勢就讓我聯想到《Wealth 3.0-托佛勒財富革命》(作者為Alvin Toffler、Heidi Toffler)一書,書中提到我們正面臨財富的第三次巨變,第一次的財富巨變是指農業的發明,人類不再等待大自然提供食物,而能在某個範圍內讓大自然聽命於人類,土地及勞力的傳統元素創造了農業文明;第二次的財富巨變亦即工業主義的興起,在標準化、專業化、同步化、集中化與規模極大化的思維下,以生產為重心下,創造了工業經濟;第三次的財富巨變挑戰工業主義的所有原則,讓生產、市場、社會走向小眾化,在組織上的發展,由垂直層級走向扁平化;消費者與生產者的界線會開始模糊,企業將與消費者共同創造出價值,「產銷合一」的概念將成為主流。基本上三者的差異是:第一波以栽種作物為主;第二波以製造為主;第三波則是以服務、思考、知識、實驗為主。
艾文.托佛(Alvin Toffler)指出,長久以來,人們只注意能看得見、可以計算、方便流通的「貨幣系統」,而忽略了「非貨幣系統」的重要性。事實上,我們常常身處「非貨幣系統」裡而不自知,因為舉凡免費的、自願性或者無償的工作,都可以算在「非貨幣系統」裡。在當今什麼東西都漲的年代,「免費」所代表的意義,不僅僅是不須付錢,其背後更代表了更是令人難以想像的財富和機會。如果我們把每個人都擁有的「隱性財富」都換成「實質財富」,財富的總額將會非常驚人;如果我們了解到「非貨幣系統」有著幾乎等同於「貨幣系統」的價值,並且能兼顧和利用兩者,勢必能創造出更大的財富價值。
經濟學家胡納迪(Rima Khalaf Hunaidi)曾說過「一個人是否有錢、有能力、能實現夢想,與他是否掌握知識越來越有關係。一個組織必須能增進知識的流通與散播,才能快速發展,在全球舞台占有一席之地。」環視世界的變遷,我認為第三次的財富巨變已悄悄的在改變當今的商業模式,如何掌握「新財富系統」?「知識」將扮演重要地位!
喬美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處 劉翔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