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這詞兒越來越紅,曝光度急速上升,主要拜全球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P2P借貸」這全球金融的未來機制充斥各大媒體,讓P2P這十幾年前紅透半邊天的概念又重回媒體主要版面。
P2P(Peer-to-Peer,一般稱對等網路,又稱點對點網路)意即透過去中心化,讓使用者能夠經由網路直接對接,滿足需求。這一概念早在46年前即已發表,但當時資訊、網路仍屬於政府與大型企業內部的玩意兒,尚無法商業化。直到1999年,Facebook第一任總裁尚恩・帕克(Sean Parker)與朋友共同創辦了Napster,實現了在網路上用P2P傳輸音樂的機制,當年就被多家唱片公司及藝術團體告上法院。雖然Napster並未在官司中獲勝,但卻成功開啟了P2P的商業化。
2001年,美國一位程式設計師發表了BT技術(BitTorrent,一般稱「位元洪流」),運用P2P概念,實現在網路上讓多方使用者自由傳輸檔案的夢想。因為去中心化,所以架構在P2P概念上的BT能創造更高的效率,BT技術至今都是網路檔案傳輸的主流技術之一。
P2P概念運用在電子商務上,當屬美國的拍賣網站「電子海灣(eBay)」為代表。1995年創立的eBay,讓所有人能夠在網站上買賣任何合法的物品,創造出當時最大的P2P電子商務模式,其後阿里巴巴創立的淘寶網,更成為世界最大的P2P拍賣網站。
P2P的概念不只運用於物品交易,甚至已擴張至服務交易,AirBnB、Uber分別實現了用P2P完成使用者住宿及交通的需求。更有甚者,P2P已滲透進最封閉、保守的行業:金融業。
美國的Lending Club、英國的Ratesetter及中國的陸金所分別是該國P2P借貸的代表性平台,Lending Club已於去年底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市值甚至達到新台幣1,970億元(以2015年6月16日收盤價計)。今年六月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先生宣布擬開放金融業100%投資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 Financial Technology),就是不希望金融科技業從根基來摧毀傳統金融業。可見,P2P的力量早已無處不在、無遠弗屆,跟不上P2P腳步的業者,很快會消失在未來。
台灣在P2P拍賣上,已有雅虎(Yahoo)和網家(PChome)獨佔鰲頭,但其他領域尚未出現夠大的平台來服務台灣民眾,金融領域更在金管會層層枷鎖的桎梏下,還稱不上創新這兩個字。不過喬安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互助保險《安家30》就是一種P2P的保險平台,依靠眾人的力量來幫助眾人,利用P2P去中心化的特性,做到去剝削化,讓使用者得以更低廉的保費得到更全面的照護;而喬美公司即將推出的《台灣資金交易所》,就是利用中國千年智慧的標會精神,來實現P2P借貸的金融模式,不僅為全球獨創,更已完成綿密的專利佈局,台灣消費者很快就可以得到更全面、更快速、更便利、更便宜的金融服務。我們有自信:台灣接軌全球金融創新,將從這裡開始。
喬美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處 陳彥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