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現代人對「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淡泊了,但最近公共媒體談的沸沸揚揚有關台灣「少子高齡化」的問題,一時間,還真讓人觸目驚心。

  五十年前,台灣曾被聯合國人口評鑑為生育率世界第一,總生育率高達七人;沒想到今年經建會推估,台灣的總生育率為0.94人,成了全世界最不愛生小孩的地方。較之鄰國日本,新生兒減少的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日本從1980年到2009年,新生兒減少32%;同時期,台灣卻減少了54%。

  「少子化」的共伴效應是另一個問題:「高齡化」。

  日本現在高齡人口(65歲以上)佔日本總人口28%;台灣則佔17%,然而不出10年,台灣高齡人口可能就趕上日本了。

  日本的少子高齡化,讓曾經是經濟大國的日本,走上失落的十年。日本的前車之鑑,讓台灣對此也是憂心沖沖。台灣的「少子高齡化」,會給政府、企業及個人帶來怎樣的挑戰呢?會步上日本後塵,使台灣經濟衰頹,社會活動力減弱?亦或可以作好準備,邁向小而美、小而富的社會?

  對「少子化」問題,我一向認為現在地球上人口太多了,耗費的資源已讓地球生病了,人口減少,減輕地球各項資源的耗費,也不是壞事啊!問題的重點應轉移到:人口減少,社會結構改變,我們會面對怎麼樣的未來?我們要作好怎麼樣的準備?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的確需要要新思維、新智慧。最近市面上有本書《新富餘》,就對此提出一些新的觀點。在全球經濟與生態都面臨困境之際,作者主張利用綠色科技和不同生活方式,藉由時間、創意、社群和消費的四個面向,由觀念的改變、行動的轉向,創造一個富而有餘的新世界。

  此書作者茱麗葉‧修爾,現為美國波士頓學院社會學教授,長期倡導讓生態與社會永續發展的生活型態。簡要而言,她認為要生存就要改變現狀,要生存就要跳脫以往生活方式,她的四大主張是:

◎ 時間的重新分配:改變工作模式,多作自己喜歡的事,可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回報。

◎ 自己動手作:生活居家儘可能DIY,自己自足,以物易物,可創造新的經濟模式。

◎ 有智慧地消費:自主性地購買低碳商品,不受物役,降低生態衝擊。

◎ 投資人際關係及社群:多花時間及精力與社會連結,儲蓄社群資本,必要時可得到更多的奧援。

    茱麗葉‧修爾是個理想主義者,她以前瞻性的高度,提出人類未來20年的生活新路徑,她的《新富餘》理論對年輕世代,很可能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甚至嗤之以鼻。不過,對一般銀髮族或邁入後中年期的人,我倒覺得很適用,我相信接受度應該也最高!

  「高齡化」的銀髮族,一向被視為社會的負擔,他們也能改變生活方式,尋找更人性的生活,增進幸福感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銀髮族對未來最擔心的除了「健康問題」,莫過於「經濟問題」。茱麗葉‧修爾的若干主張,比如時間的重新分配、有智慧地消費、多投資社群及人際關係等,對銀髮族就有諸多可借鏡的地方。

  本人已届耳順之年,不出幾年,也屬銀髮一族了,對銀髮族的心情自有更多同理心的體會。看了茱麗葉‧修爾的這本書,雖然覺得譯筆不夠流暢,對於內容,我卻有「心有戚戚」的感受。

  銀髮族走過人生盛年,養兒育女、擔負生計的責任已歇,人生少了些羈絆,多了些自主。過往繁華落盡,日子回歸恬淡、簡單。體力雖退化,但心智應是人生的頂峰。過去,銀髮予人的刻板印象總是消極負面居多:衰老的、落伍的、退化的、無用的、跟不上時代的、被淘汰了的、成了兒孫負擔的…可是現代醫學發達,銀髮壽命延長,健康樂活的資源越來越多,銀髮的生活方式、觀念大可轉為積極正向:有經驗的、有智慧的、有成就的、有活力的、可傳承的、可借重的…。

  從無用的到可借重的,從落伍的到有智慧的,從無知的到有內在的,這之間的差異,端看銀髮如何轉念,心態如何改變。最最重要的認知是:年老是一種變化,不是一種災難。即使年老也一樣可以學習、可以追求,從我們生活周遭到媒體公眾人物,都不乏這樣的例子。筆耕不綴的李敖、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媒體公眾人物張小燕、孫越…。

  喜歡工作的我,這一兩年也出現了視力茫茫、膝蓋疼痛、腳力不行的毛病,在勉力勤作瑜珈、健行之餘,我也想改變工作模式,重新分配自己的時間,多作自己喜歡的事,希望自己作個樂齡族,活的自在、活的愉快。

 

 


喬美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鐘春蘭 特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安公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