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對於全世界經濟發展影響甚遠。互助保險(Mutual Insurance)目前對台灣人而言很陌生,但在歐洲、日本以及美國,互助保險已經普遍化。
一、前 言
保險對於全世界經濟發展影響甚遠。互助保險(Mutual Insurance)目前對台灣人而言很陌生,但在歐洲、日本以及美國,互助保險已經普遍化。隨著時代的變化、經濟的開放、科技的進步,對於歐洲、日本以及美國之人壽保險公司近乎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為互助保險公司組織(註1)。互助保險針對有需要的特定族群,並非以營利為目的,繳納一筆金額,一起共同分擔費用以及風險,以需要為目的作為個人保障。根據美國大學排名第三十六名的威斯康辛州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Center for Cooperatives)的所提供的數據資料顯示,2007年全球保費大約是4.1兆美元,在美國保險業市場有2,723家的財產意外保險公司(Property Casualty Insurance Companies),手上所擁有的現金和投資資產高達1.3兆美元。1,190家壽險健康保險公司(Life and health insurance companies)的資金和投資資產約3兆美元。此時的財產意外保險公司、壽險健康保險公司已經結合了銀行、保險服務以及金融服務。
西元1696年,在英國成立第一家以提供火災保險(Fire insurance)為服務的互助保險公司。早期的互助保險公司無法提供給農民保險(Farm Insurance),原由在於農業災害次數頻繁,所要面對的風險多,像是天災、技術風險以及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等。農業生產風險高,成本高、賠付高,保險公司將農民定義拒保情況,不願受理農業保險相關業務。特別是對於以營利為目的的保險公司,少數願意承保這樣的高風險業務。所以農民在自己的地區範圍之內開創了互助保險公司,並提供合理的保費利率,但這並非經由立法設立的正式的組織。直到1870年,英國通過立法《人壽保險公司法案》,法律規定要設立人壽保險公司,為了保障投保人日後權益,人壽保險公司必須向法庭繳付2萬英鎊存款保證金,以保證日後對投保人的償付。自此互助保險公司正式出現在英國。此外,國家的法律會間接影響到互助保險公司,像是投票權、基本交易以及合併與解散等情況出現,保險公司必須隨時注意跟隨法律動態。
二、美國的互助保險公司現況
在美國,互助保險公司的保單持有人利息來源有兩個部份:購買保單所賦予的權利與股份配額。對於其他公司的利息,必須要視在公司的參與程度與貢獻決定。不僅如此,董事會的投票中,保單持有人是擁有投票權的。在大多數國家,保單持有人有權抽出資產,但美國明尼蘇達州(Minnesota)和威斯康辛州(Wisconsin)則認為這是公共資產,所以保單持有人無法隨意抽出資產。在此,董事會有權決定利潤(溢額)應該如何使用、是否需要資本分派(Capital allocation;亦同於資本配置,資本分派就是將盈餘或保單紅利分配給成員)。保單持有人可以使用紅利減少保費或保費信貸(premium reductions and premium credits)。
壽險保單持有人的利益及演進與財產意外險的客戶不同。壽險客戶合約通常數十年。在國有股份的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以在保險契約賣出之前改變配息和融資保單。無論是壽險保單持有人與財產意外險的保單持有人,保險公司均屬於保單持有人和公司擁有人(股東)共同擁有。美國的控股公司通常擁有一個或多個股東擁有保險公司,並希望可以入主銀行子公司。由於保險業的監管,結構的改變仍要視監管而定。財產意外保險公司以獎勵的做法,降低他們的保險理賠。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客戶不願購買保險或支付太多金錢。許多成功的公司在這時把注意力集中在風險的管理與分攤。並且在股東模式下,可以降低索賠次數與金額。也因此互助保險公司較容易與公司擁有人(股東)產生衝突。最大的原因在於:(1)敵意收購(2)股票分析師的監測(3)基於股票的補償方案。
共同擁有權是歷年來保險業的重要模型,在人壽保險和財產意外公司較明顯。保險業在過去的20年經歷了顯著的結構性變化,特別是在1990年立法通過刪除一些保險公司和銀行之間的規定。相互持股的轉換在1960至1990年間呈現穩定成長,股份化行為在1990年也逐漸向上攀升。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金融創新的出現,互助保險公司需要更多資金以及多樣化保險相關產品。像是轉換股權、轉為相互持股以及由保單持有人轉換為互助保險公司。在台灣,目前以喬安網路平台股份有限公司的《安家30》專案是以互助保險形式的金融保險商品使消費者獲得保障。在美國互助保險所盛行的層面在人之生活有關的行為或物上都可以互助保險的形式獲得保障。舉例來說,像是美國家庭互助保險公司(AMFAM)的商品在車險類、財產保險、健康保險人壽保險、業務保險等方面都是以互助保險的方式承保,互助保險未來發展的更是向金融創新面前進。
威斯康辛州大學挑選了265間表現出眾的互助保險公司(Guide Star)並以2009年財務年底公司資料的數據為樣本,對於互助保險做了調查,回應比率為48%。互助保險公司對於經濟衝擊面,蒐集排名前15位的互助保險公司的收入和雇用人數如以下內容。
互助保險公司對經濟的影響
對經濟 |
倍數 |
單位 |
直接 |
間接 |
衍生 |
總共 |
稅收 |
1.209 |
以百萬美元計 |
187,343 |
17,273 |
21,956 |
226,571 |
所得 |
1.756 |
以百萬美元計 |
27,427 |
8,750 |
11,982 |
48,159 |
工資 |
1.846 |
就業機會個數 |
14,419 |
5,426 |
6,772 |
26,616 |
就業 |
1.829 |
就業機會個數 |
321,414 |
105,729 |
160,642 |
587,784 |
資料來源:美國農業部門(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ttp://reic.uwcc.wisc.edu/mutualinsurance/)
互助保險公司在2009年資產超過8,400億美元,銷售收入為1,400億美元,工資和福利支付近20億美元,約有233萬名成員和12萬2千名保險公司員工。互助保險公司在2009年收入為2,270億美元,超過50萬個就業機會,增值收入大於480億美元。分析以上資料,在美洲,互助保險公司對於經濟體系所佔比重甚高。我們從稅收、所得、工資、就業方面來看,對經濟影響的倍數幾乎都達一倍以上,有的甚至高達兩倍。除此之外,互助保險公司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對於就業市場和經濟成長呈現正面影響。互助保險發達,稅收、所得、工資以及就業也跟著發達。互助保險的進步,不僅僅推動就業市場,更也讓國家的經濟跟著起飛。
資料來源:http://reic.uwcc.wisc.edu/mutualinsurance/
表4-4.8中紅點顯示,互助保險公司主要的公司營業據點在美洲的分布圖,呈現的紅點越來越多,已經快將美洲的右半部給佔據。
資料來源:http://reic.uwcc.wisc.edu/mutualinsurance/
表4-4.9中,紅點顯示前15名的互助保險公司的分公司幾乎遍佈全美國。
資料來源:http://reic.uwcc.wisc.edu/mutualinsurance/
表4-4.10中,顏色區塊顯示前15名互助保險公司業務人數的分布範圍。顏色由淺到深,代表業務僱用人數由少到多的情況。
資料來源:http://reic.uwcc.wisc.edu/mutualinsurance/
表4-4.11中,顯示前15名互助保險公司利潤範圍。顏色越深代表利潤的金額非常的高,與表4-4.10比較,幾乎與業務人數分布的地點相同。
根據表4-4.8至表4-4.11,分析美國在互助保險的發展版圖持續的擴大中,台灣卻尚未起步。互助保險的發展關係與經濟狀況成正比。美國的人口數多,仍需要透過互助的方式,降低個人及財產不確定的風險。以往的互助保險是比較像是一群特定的人互助行為,雖然缺乏專業,但看起來很簡單也具有保險的觀念,畢竟這並不是金融商品。現今由於資本市場的開放,各國保險市場透明化後,互助保險結合商業保險與專屬保險,加入精算(Actuarial)以及金融概念,走向互助化。保險公司轉型為互助保險公司,為了擴大互助保險、降低人事資金成本,將其概念深入地方團體。科技網路的進步,招集、繳費、報名更為方便。互助保險最大的特色是購買商品的人需求相同,產生道德風險情況較低,不僅保障自己的權益,可以獲得好處,這樣的情況使得商品的吸引力大為提升,故在美國互助保險公司在保險界佔有一席之地,並持續擴大中。
參考資料:
註1: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相互保險公司之研究》,民國七十八年七月,P49。
註2:本文內容與統計圖表多引用自http://reic.uwcc.wisc.edu/mutualinsurance/ 網站文章,並經威斯康辛州大學合作中心(University of Wisconsin Center for Cooperatives)授權同意摘錄翻譯。
喬美公司法務智財處實習研究員 黃詩涵
(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研究所 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