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美公司推出的P2P借貸平台《台灣資金交易所》最近已上線,目前正在試營運階段。

  為讓社會大眾更了解FinTech網路金融科技,從今年五月四日起至六月二十二日,在台大集思會館,我們舉辦了FinTech系列講堂。除了《台灣資金交易所》的發明人-喬美公司簡永松董事長親自上場主講外,我們還邀請了證交所總經理林火燈、勤業眾信營運長萬幼筠、達文西法律事務所負責人葉奇鑫、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中國信託信用部執行長劉奕成,還有資策會創新應用所所長何偉光,以及從事資訊安全的蓋特資訊執行長尚可喜,共襄盛舉。

  對FinTech系列講堂,聽眾反應出乎我們意料的熱烈,主講人個個也不負期望,大談國際FinTech的發展潮流,借鏡國外先行者的經驗,國際上先進者如新加坡「SAND BOX」的創新監管,以及公部門的資策會在創新應用上的態度,在在看出在金融科技這領域,台灣的發展雖緩慢,但是這幾位金融科技的一時俊彥,都有共識:公部門的主管要有前瞻性的思維,營造對創新業者及消費者更有利的金融法規環境。即便是證交所的林火燈總經理都認為數位金融對證交所太重要了,所以也要藉此機會教育證交所的員工,開啟他們對FinTech的認識。

  其實,此次的FinTech講座本規劃在今年初即舉辦,因為人選、場地安排的關係,延宕到五月才開始。這之間,我們發現不少媒體、機構,甚至連中研院也開始舉辦FinTech的相關研討,的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這也反映社會大眾對FinTech的期待。

  接下來,實踐才是挑戰的開始。對此,蓋特資訊執行長向可喜在《FinTech的創新創業》講座上,大談他創業的「辛苦談」,他特別聲明不是「甘苦」,是「辛苦」。以「行動認證」起家的向執行長以自身經驗,指出台灣創業環境很差,資金也取得不易。蓋特資訊於2013年成立,創業至今已營運三年,他心有所感地說:「台灣的文化怪異,他們應香港的ACCUTURE公司邀請,在香港實習三個月,受到肯定,因為先過過水了,台灣的銀行才看到,回國後才有了第一個客戶。」

  他的感觸,聽在喬美公司簡董及我的耳裡,的確是心有戚戚焉。我安慰他:「你才創辦三年,這樣算很不錯了,喬美公司已經營了十五年,創辦人簡董都老了,不還是在奮鬥?」

  本人曾在2012年寫過《「偏執狂」才會幹金融創新》一文,文中提到:金融創新比一般創新更艱難,更不容易,為何?因為不論科學技術的創新、學術認知的創新、產業的創新,亦或文化藝術的創新,這些別人眼中推動時代進步,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創新,其測試過程或實踐場域,只是個人或一小撮人所為,影響涉及的範圍較小,與需要尋求合作夥伴的金融創新比較起來,都相對容易多了。金融創新除了自我的要求,還需向外的拓展、擴張。難就難在自我部份可以主動掌握,向外他求的部份,要說服多數人能配合實施,其工程之艱巨,其實踐之花費,更甚於其他的創新。之所以說是金融創新是所有創新中最困難的,原因即在此。

  有創新的發想不難,有創業魄力的人亦所在多有,但從創新、創業,到堅持「不成功便成仁」的不多,因為太不容易了。這過程好比攀登喜馬拉雅山,要經歷種種的考驗、挫折、磨難,除了自身的體力、耐力和心力之外,還要有你對登頂的渴望、熱切、理想和毅力。所以有人說:創新過程不只是一種態度,更是文化素養的展現,即是這緣故。以自己為例,要不是我學文的,在文化中國找到養分,找到高度,以人文作為生命的後盾,很難「關關難過,關關過」。

  上個月,台股股后漢微科以台幣一千億售予荷蘭半導體大廠艾司摩(ASML),成為後者的子公司。漢微科公司成立十八年了,前十二年都在虧損,前六年甚至辦過四次的增資「續命」,創辦人黃民奇還被嘲笑「酣眠」,台語意思是作白日夢,不切實際。

  黃民奇以七億元的小公司,進入高門檻的半導體設備業,歷經十多年的奮鬥,成為台灣之光,他在「追夢之路」的前進過程,如何扎根、深耕,他的勇氣、堅持,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

  喬美公司的《台灣資金交易所》是一創新的P2P借貸平台,它實踐了我們多年的夢想和理念,我們有信心可接受各種不同的考驗和挑戰。

 

 

 

喬美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鍾春蘭 特助

arrow
arrow

    喬安公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