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將邁入尾聲了,回顧這一年來網路產業最火熱的字莫過於「FinTech」,FinTech從字面上來看就是Financial加上Technology,直譯就是「金融科技」。原本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產業,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下,創造了今年最重要的趨勢之一。在FinTech產業中許多是新創公司,利用創新的科技或是商業方法,提昇金融服務的便利及效率。但是這些新創企業該如何利用智慧財產權保護他們的競爭優勢呢?本文試著從幾個面相來討論。

FinTech企業的智慧財產權策略第一個應該想到的就是著作權。大部分的FinTech企業通常是提供軟體為主的產品或服務,所以著作權的保護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在進行產品開發的同時就必須注意到所有的參與者(包括:內部人員及外部供應商)都要對著作權有正確的認知,才不會日後產生著作所有權爭議。其次,著作權雖然沒有規定一定要去登記才產生效力,理論上是著作完成之日即自動享有著作權,但是,著作權登記不僅可以確認著作的完成日,還有利於日後的侵權賠償計算,因此,還是建議FinTech企業能將相關軟體進行著作權登記。

  另一個重要的標的就是專利,相對於著作權保護的是「原始創作」;專利保護的標的是「新穎性」。簡單的說,專利必須提出申請並通過審查才能取得專利權,申請的其中一個條件就是揭露相關技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專利說明書不當的揭露軟體的原始碼,可能會影響FinTech的營業秘密。

  此外,近年來美國專利將商業方法及軟體相關專利的審查門檻提高,所以在專利說明書中要特別注意軟體與硬體的結合是否能夠具有顯著性的進步。根據美國專利商標局的統計資料指出,在FinTech相關領域的專利申請還是以現存銀行業者為主,而且大部分的專利申請集中在支付領域。FinTech企業在進行專利申請時也要隨時注意產品研發與專利申請的相關性,如果產品的新功能超出原本專利申請的範圍,可以考慮用延續案或者是另提新案申請,確保專利的範圍足以保護現行產品。

  還有,專利是屬地主義,只有在提出專利申請的國家才能享有專利權保護,申請時必須考慮專利家族的佈局及各個國家不同的審查條件。

FinTech企業還可以利用營業秘密來保護不適合公開的資料,但是企業一定要對這些資料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確保資料不會公開。FinTech企業要先定義哪些資料需要以營業秘密來保護?並針對營業秘密的資料進行分級保護措施及人員權限控管。如果在使用過程中會被公開的資料,就不適合以營業秘密來保護。有些公司在專利申請時喜歡把軟體原始碼放進專利說明書當做附錄,殊不知,這樣的舉動不僅對取得專利沒有幫助,還可能導致了營業秘密的喪失。

FinTech企業在研發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針對不同種類的資產或資料,以適合的方式保護,才能確保公司產品上市後不會輕易被競爭者抄襲或模仿。

 

 

 

 

喬美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智財處 程敏益

arrow
arrow

    喬安公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