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論各位對於生技新藥熟不熟悉,一定會關注到最近的生技藥廠「基亞事件」。先是在7月底基亞3176)臨床第三期期中試驗不如預期,引發股價連19隻跌停板,市值蒸發450億元。市場也傳出有主力因炒作基亞破產,更甚者,上個月有股市炒手在住家後門遭槍殺,也傳出與基亞炒股有關。

  為此,不久前《財訊》雜誌還刊出了一篇《一顆新藥600億炒股大騙局》的文章,指責基亞坑殺散戶,引發市場震撼。文中談及:「沒有營收跟EPS的公司本就不值得投資,生技股的大漲全是人為炒作結果,台灣的生技夢要碎了」…相關的各種傳聞一時之間,甚囂塵上。引發的骨牌效應,從7月底開始起算,在不到一個月之內,台灣生技類股市值縮水約1,700億元,連帶影響OTC指數大跌。

  這整件故事的究竟為何,經過這一個多月來的沉澱,筆者猜想大部分的投資者都已清楚來龍去脈。至於台灣生技發展如何,是不是鏡花水月夢一場?中研院長 翁啟惠、旅美生技大老 楊育民最近也作了許多說明。事實上,新藥開發成功率有限,即使新藥在臨床三期,到最後成功核准上市銷售的成功率也只有50%,新藥開發永遠不失敗才是奇怪,而新成立的生技公司因為新藥開發失敗,造成股價大跌,更是一件稀鬆平常之事。

  寫到這,不知各位是否已經約略猜到筆者心中所想講的,當今天市場一面倒的指責生技公司故弄玄虛,用一大堆專業術語詞彙欺騙投資人時(為此,金管會還訂立「基亞條款」,上市櫃的生技公司不得隨意發布新藥研發進度;藥名也不得用艱澀的專有名詞,讓投資人看得「霧煞煞」),真正應該要得到教訓、需要改變想法的是投資人。高報酬本就伴隨著高風險,總不要每次賺錢就當自己是股神,賠錢就覺得自己受騙上當,要人賠償。

  沒錯,作為一個生技投資參與者,筆者覺得基亞股價竟然可以炒到486元、市值670億元,實在高到離譜(包括國際大廠Biogen要以一百億美元收購基亞消息這件事,都著實耐人尋味)。但說美國NIH(美國衛生研究院)報告已經公布PI-88沒有顯著療效的前提下,基亞仍執意採行「雙盲測試」進行期中報告,讓不懂生技專業的投資人在資訊落差的不利條件下,公司趁機釋放利多,拉抬股價趁機出貨,則根本是無端放矢,記者口口聲聲說的研究報告並非由NIH自身所出,基亞公司也從來沒有與NIH合作過,哪來有可能NIH會拿PI-88做實驗?

  就在大家質疑台灣生技新藥前景時,寶齡富錦公司研發十餘年的腎病新藥「拿百磷(Nephoxil)」總算在本月初成功取得FDA藥證,獲上市許可,也為台灣生技新藥發展,邁向新的里程碑。

  近日,楊育民博士在《經濟日報》撰文,闡述他對生技新藥開發的看法,其中有一句我覺得寫的很經典,筆者特摘錄出來,「看見風險並能接受失敗,才能享受成功」,與各位共勉。

 

 

 

 

喬美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處 簡政

arrow
arrow

    喬安公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