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由天下雜誌出版的Google會怎麼做》一書,書的內容分為三個主題:第一部分在介紹Google公司的理念、公司的信仰和公司的企業文化,更精確地制定出來就是該公司的法則;第二部分則談到未來如果Google持續擴張到其他領域,舉凡廣告、公用事業、甚至是金融業,Google基於自己的法則將會如何運作?最後一部分則描述了Google不僅僅是一間公司,他更改變了世界,書中甚至將此稱為Google世代」。

  Google之所以如此成功在於他了解到網路的力量,這裡的力量在經濟學上有個專有名詞稱為網路的外部性」。所謂網路的外部性是指當越多人在某一系統內從事消費活動,則該系統的所有人的效益都將有所提升;當越多人使用Google所提供的服務,就好像收視率一樣促使廣告廠商更有誘因在Google的頁面上放置廣告,購買關鍵字並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Google也更有能力提供更好更創新的服務,使得在Google系統內所有的參與者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Google不僅在搜尋引擎掌握了網路外部性的力量,同時積極的運用在其他領域,最為成功的就是推出智慧型手機的Android作業系統,市占率結至2013年第二季已逼近80Google獲得如此大的成功,我們不禁要問其他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科技巨擘,舉凡MicrosoftNokiaBlackberry 等公司怎麼都銷聲匿跡了呢?

  前陣子看了一篇由台灣大學副校長湯明哲教授所寫的專欄-《微軟買諾基亞為何難挽大局?》文中闡述了微軟和諾基亞紛紛落入了「創新者詛咒」。所謂創新者詛咒是在說明一個企業藉由該領域的創新無論是在技術上、流程上而取得領先者的地位,卻在短短幾十年間從領先變為落後,最後難逃破產或成為併購的對象。翻開歷史,創新者的詛咒屢見不顯,最有名的例子莫過於管理課程都會提到的相機底片大廠柯達。柯達靠著成功的策略:壓低相機價格,壟斷相機底片膠捲生產及沖印因而快速成長,相機價格的壓低,成功滿足社會大眾非專業攝影的需求,進而使更多人加入拍照的行列,最後拍照成為出遊、紀念的風潮,因而同時提高相機底片和沖印的消費金額。

  柯達此一成功的策略讓其成為7080年代最成功的企業,業界的表率;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科技的日新月異,攝影技術也有所突破,不再以傳統的底片膠捲作為感光元件,而是採取數位的方式記錄下來,數位相機的產生已成為抵擋不住的洪流。柯達並不是不知道這一點,然而要管理階層放棄底片製作和沖印事業,長期以來的金雞母絕非易事,也因此柯達陷入了所謂創新者的詛咒漩渦,諷刺的是,世界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是由柯達所製造的。

  回過頭來看微軟和諾基亞也面臨相同的情況,成功的創新者常因迷戀過去的成功模式而忘記公司應不斷創新,跟上不斷變化的市場,等到整個市場不管是新的技術成熟、經營模式、消費者行為的改變已成定局才發現公司應大破大立時,卻早已為時已晚。

  要避免落入創新者的詛咒,我想Google的模式可做為借鏡,將創新與網路做結合,藉由網路的通路渠道建立使用者及企業的開放平台激盪出創意的火花,同時運用網路的力量將創意徹底實行,發展出一系列的服務。未來,Google的模式只會更加成功,電子商務的發展只會更加如火如荼。前期的商業周刊報導阿里巴巴的馬雲投資了兩間美國企業,企圖將阿里巴巴帝國版圖走出亞洲布局美國,一再顯示將創新與網路結合所發展的商業模式力道之大,遠遠超乎我們的預期;長年死守硬體代工的台灣,已嚐到經濟衰退的苦果,最近曾是台灣之光的兩大科技品牌宏基與宏達電又相繼落難,在政府及許多企業大老高喊公司創新之際,應該捫心自問自己,是否真的有像Google一樣把握創新的原則,還是只一味登高喊喊口號而已?

 

 

 

喬美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金融處 吳政原

arrow
arrow

    喬安公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