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論語》的時候,我心裡一直有一個疑惑:孔老夫子帶著一大群學生周遊列國,到底靠什麼維生?

  收束脩?一束肉乾能吃多久?這樣一分薄禮轉賣也賣不了多少銀兩啊!收學費?不對啊!學生們跟著他東奔西跑,哪來的時間和機會出外賺錢?
  

  我琢磨研究了許久,謎底終於揭曉。原來孔夫子傳道、授業、解惑之餘,也帶著學生兼做禮儀服務,也就是所謂的殯葬業。在當時,王宮貴族、窮苦人家守節動輒三、五年,期間,無論做儀式、行拜禮,都需要懂規則的人,率領大量人力來完成。所以,孔子得以帶著他的學生,其中有人師樂,有人師禮,也就是一個現成的禮儀團,為喪家服務。

  在春秋時代,禮儀服務是高級知識份子才能從事的行業,不像今日,殯葬業多少給人一種卑微、隱晦的印象。古時禮儀服務牽涉到諸多禮、樂規矩和形式,當時的社會是企圖以禮、樂來規範人類貪嗔掠奪的動物性。在一連串規則的制約下,即使智者如孔子,都要「子入太廟,每事問」,詢問更高明資深的祭司種種祭祀的規則,以免誤觸禁忌。以孔子勤懇努力的「專業」形象,今日的殯葬業實在應該敬奉孔子為祖師爺。


   既然禮儀服務曾經貴為頂尖行業,後來是什麼原因造成殯葬業的社會地位一落千丈?

 

  縱觀人類的發展史,神權時代祭司擁有最高的社會地位,因為只有神職人員才有受教育、獲得知識洗禮的機會。爾後,進入工商社會,資源的分配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財富的分配權逐漸落入工商企業界手中,殯葬業者的地位,隨著祭司地位的隕落而遠離知識,變成一群不須依賴知識張力就能過活的人。

 

  一個知識含金量不夠的行業會變成什麼樣貌?放眼時下,許多由葬儀社主導的禮俗儀式徒具形式、流於空洞,一些儀式甚至令人畏懼、煩惱,成了現代人眼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繁文縟節。整體行業也因而惡性循環,優質人才不願投入,導致其社會地位一蹶不振。

   然而,只要有識之士願意善用殯葬業既有的深厚文化藝術條件,從中尋找創意,使殯葬業漸漸轉型為文化創意產業,殯葬業將比其他已被高度重視、發展中的產業,更有潛力成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引擎。


   該怎麼做呢?其實台灣的生命禮儀服務已經大改特改,進步很多,問題是在改革的過程中,知識含量不夠,也忽視了網路時代人們應有的自主性。

 

  進入網路經濟時代,資訊的對稱性產生,每一件事情都被要求公平、公正、公開,任何人都不可能獨享知識。在自主、透明的智識社會,打破傳統的諸多框框,也使一些殯葬規則流於無形。今日的殯葬業應該反映網路科技時代的客製化需求,將喪禮的主導權交還給喪家,由喪家來參與喪禮的內容、主導喪禮的進行,業者則退為輔導的角色,讓喪家依據他們對往生者無盡的哀思發展衍生出自主、豐富的創意。如果殯葬業者不願意正視這個需求和趨勢,這個行業的重整和重生之路將倍加艱辛。


  「子入太廟,每事問」的時代已經過去,身處網路時代,我們要因勢利導,成就創意殯葬文化,相信台灣的社會價值也會因此而提昇。

 ──────────────────────────

註: 喬安網路平台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波主力產品「安家30專案」附加了新時代生命禮儀服務,是由南華大學生死學系主導評鑑,選出優質業者來提供。喬安董事長簡永松為宣揚新時代生命禮儀服務之理念,特與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於812日針對生死哲學與禮俗文化進行對談,主題訂為「生命禮儀的解放與開創」,以上看法亦於對談中詳加闡述。

簡永松 董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安公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